公告
聊城开发区信息港(http://www.lckfq.cn/)服务大家,欢迎分享传播!我为人人、人人为我!将为您信息免费推广,现在免费注册会员,即可免费发布各类信息。
关闭
免费发布信息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聊城开发区新闻资讯 » 百科人文 » 正文

聊城历史名人傅斯年

发布时间:2017-01-21 17:07:20
核心提示:  傅斯年(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),初字梦簪,字孟真,山东聊城人。着名历史学家,古典文学研究专家,教育家,学术领导
   傅斯年(1896年3月26日—1950年12月20日),初字梦簪,字孟真,山东聊城人。着名历史学家,古典文学研究专家,教育家,学术领导人。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。傅斯年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、国立台湾大学校长。他所提出的“上穷碧落下黄泉,动手动脚找东西”的原则影响深远。1993年聊城市政府决定成立“傅斯年陈列馆”,开发区信息港Lckfq.cn 小编获悉 1994年程思远副委员长专门为傅斯年陈列馆寄来了题词:“傅公高风亮节,足为后世楷模”。季羡林先生为傅斯年陈列馆题写了匾额。
  
  人物生平
  
  清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十三日(1896年3月26日)生于山东聊城一个举人之家,初字梦簪。祖籍江西永丰,先祖傅以渐,是清代顺治年间的首任状元。
  
  1909年,就读于天津府立中学堂,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,1916年升入北京大学文科,本科国文门,曾着《文学革新申义》响应胡适的《文学改良刍议》,提倡白话文。
  
  1918年夏,受到民主与科学新思潮的影响,与罗家伦、毛准等组织新潮社,创办《新潮》月刊,提倡新文化,影响颇广,从而成为北大学生会领袖之一。
  
  1919年,“五四”运动期间,傅斯年担任游行总指挥,后因受胡适思想影响,反对“过急”运动;不久退出学运,回到书斋。
  
  1919年夏,傅斯年大学毕业后考取庚子赔款的官费留学生,负笈欧洲,先入英国爱丁堡大学,后转入伦敦大学研究院,研究学习实验心理学、生理学、数学、物理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、勃朗克的量子论等。
  
  1923年,入柏林大学哲学院,学习比较语言学等。
  
  1926年冬,应中山大学之聘回国,1927年任该校教授,文学院长,兼任中国文学和史学两系主任。同年在中山大学创立语言历史研究所,任所长。此后数年,他一直工作在学界,掌管过西南联大、北京大学以及台湾大学的校政,培养出了大批优秀学生,可谓桃李满天下。[3] 
  
  “四·一二”政变发生后,傅斯年写信给李石曾,表示赞同清党。
  
  1928年,受蔡元培先生之聘,筹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。同年底历史语言所成立,任专职研究员兼所长,创办《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》,任主编。
  
  1929年春,历史语言研究所从广州迁往北平,兼任北京大学教授,讲授“中国上古史专题研究”及“中国古代文学史”。其间先后兼任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,中央博物院筹备主任,国民参政会参政员,中央研究院总干事,政治协商会议委员,北京大学代理校长等职。
  
  1932年,他参加胡适主持的独立评论社,在《独立评论》周刊上发表的政论文章,拥蒋反共,但赞成抗日,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路线有所批评。
  
  九一八事变后,傅斯年于1932年10月出版了《东北史纲》一书,针对日本学者“满蒙在历史上非中国领土”的反动言论,从历史角度详细地论证了东北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史实,字里行间洋溢着强烈的民族主义价值观。此书后由李济翻译成英文,送交国际联盟。《东北史纲》一书为李顿调查团报告书明确指出东北三省“为中国之一部,此为中国及各国公认之事实”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  
  1937年,赴重庆,连续四次当选国民参政会参政员。担任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所长。
  
  1939年5月,兼任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长。
  
  抗日战争爆发后,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,兼任西南联大教授,主张抗战,抨击贪官污吏。抗战胜利后,一度代理北京大学校长。
  
  1948年,当选南京国民政府立法委员。同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。
  
  1949年1月,傅随历史语言研究所迁至台北,并兼台湾大学校长。在政治上,傅斯年要求严惩贪官污吏,整制政风,反对“中国走布尔什维克道路”;在学术上,信奉考证学派传统,主张纯客观科学研究,注重史料的发现与考订,发表过不少研究古代史的论文,并多次去安阳指导殷墟发掘。他主持历史语言研究所期间,延揽一流人才,作出不少成绩。
  
  晚年傅斯年身体肥胖,患有高血压,医生嘱咐他少吃盐或不吃盐,并戒肉类荤腥。又查出患有胆结石。
  
  1950年12月20日上午,傅斯年在台湾省议会答复教育行政质询时过度激动,“突患脑溢血逝世于议场”,享年55岁。
  
  傅斯年逝世后,葬于台湾大学校园,校内设有希腊式纪念亭傅园及“傅钟”;其中,“傅钟”启用后成为台湾大学的象征,每节上下课会钟响二十一声,因傅斯年曾说过:“一天只有二十一小时,剩下三小时是用来沉思的。”
  
  着作列表
  
  其着作编为《傅孟真先生集》。
  
  主要着作有:《东北史纲》(第一卷)、《性命古训辨证》、《民族与古代中国》(稿本)《古代文学史》(稿本);发表论文百余篇,主要有:《夷夏东西说》、《论孔子学说所以适应于秦汉以来的社会的缘故》、《评秦汉统一之由来和战国人对于世界之想象》等。有《傅孟真先生集》六册。
  
  ——《青年的两件事业》,《晨报》,(7月3日,5日,1920年)
  
  ——《周东封与殷遗民》,《傅斯年全集》(以下简称《全集》),3:894—903页。
  
  ——《中西史学观点之变迁》,《傅斯年档案》,II:945。
  
  ——《中国近三百年对外来文化之反应》,《傅斯年档案》,I:708。
  
  ——《发刊词》,《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》,1,(1927年),3。
  
  ——《傅孟真先生集》,台北,1952年,5卷本。
  
  ——《傅斯年全集》,台北,1980年。
  
  ——《傅斯年选集》,台北,1967年,10卷本。
  
  ——《傅斯年学术论文集》,香港,1969年。
  
  ——《先秦文籍的演化》,“傅斯年档案”,I-433。
  
  ——《性命古训辨证》,《全集》,第二册,492--736页。
  
  ——《夷夏东西说》,《全集》,第三册,823-893页。
  
  ——《留英纪行》,《晨报》,(1920年8月6日、7日)。
  
  ——《论哲学门隶属文科之流弊》,《北京大学日刊》,(1918年8月10日)。
  
  ——《论豪门资本之必须铲除》,《观察》,2:1(1947年),6-9页。
  
  ——(孟真)《美感与人生》,《晨报》,(1920年7月7日、8日、9日、10日。)
  
  ——《欧游途中随感录》,与史语所的行政文件混在一起,没有序号。
  
  ——《社会革命:俄国式的革命》,《新潮》,1:1(1919年),128—129页。
  
  ——《时代的曙光与危机》,王泛森与杜正胜合编:《傅斯年文物资料选辑》,台北,1995年,34页。
  
  ——《宋子文的失败》,《世纪评论》,1:8,(1947年),5-7页。
  
  ——《大东小东说》,《全集》,第三册745-758页。
  
  ——《谈两件努力周报上的物事》,《古史辨》,北京和上海,1926-1941年,7卷本,第二卷288-301页。
  
  ——《东北史纲》,北京,1932年,此书由李济改写为英文。
  
  ——《历史上的东北:一个大纲》,北京,1932年。
  
  ——(孟真)《要留学英国的人最要先知道的事》,《晨报》,(1920年8月12日、13日、14日、15日)
  
  ——《禹贡九州释名》,“傅档”,II-637。
  
  傅斯年,李济,董作宾,梁思永,吴金鼎,郭宝钧,刘屿霞,《城子崖》,南京,1934年。
  
  《傅斯年先生二、三事》,《傅故校长哀挽录》,台北,1951年,6—7页。
  
  “傅斯年档案”,台北,中央研究院,历史语言研究所。
 
 
[ 新闻资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同类图片新闻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 
聊城历史名人傅斯年版权与免责声明
聊城开发区推荐图文
最新分类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