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告
聊城开发区信息港(http://www.lckfq.cn/)服务大家,欢迎分享传播!我为人人、人人为我!将为您信息免费推广,现在免费注册会员,即可免费发布各类信息。
关闭
免费发布信息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聊城开发区新闻资讯 » 本地新闻 » 正文

聊城千百年来的民俗文化

发布时间:2017-01-21 16:56:37
核心提示:  莘县温庄火狮子    火狮子是莘县温庄独有的一种民间艺术绝技,据当地人推算已传九代,近200年历史。火狮子有别于传统的南
   莘县温庄火狮子
  
  火狮子是莘县温庄独有的一种民间艺术绝技,据当地人推算已传九代,近200年历史。“火狮子”有别于传统的南狮、北狮,用数千根火捻点燃后的亮点组成的狮子轮廓,极其艺术感染力,是山东省乃至全国独有的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民间舞蹈形式。“火狮子”2007年被山东省政府收录为“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”名录。
  
  柳林花鼓
  
  柳林花鼓,又称秧歌,是山东省冠县境内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。开发区信息港Lckfq.cn 昨日记者获悉 柳林花鼓创始于明朝时期,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,它以武打动作与民歌演唱相结合,载歌载舞,生动地反映了北宋末年梁山英雄化装混进大名府,搭救卢俊义的情景:持伞者:吴用;头鼓:刘唐、李俊;二鼓:柴进、花荣;头锣:孙二娘、扈三娘;二锣:顾大嫂、乐大娘子;和尚:鲁智深、武松;京妈妈:金小姐(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救出的那人,因其能歌善舞,特从外地请来,以协助众好汉进城);老鞑子:宋江;憨小:燕青。关注聊城微信公众平台,账号“说聊城”的拼音。收获更多精彩;
  
  聊城杂技
  
  聊城杂技历史悠久,艺人辈出,逐渐形成了富有齐鲁特色的杂技行业文化体系。聊城杂技主要包括马戏、魔术、表演三大种别,重视腰腿顶功,突出新、难、奇、美、险,艺术风格朴实、英武、粗犷,素有齐鲁英豪之称,深受广大群众喜爱。
  
  运河秧歌
  
  运河秧歌是一种综合性的舞蹈,至今约三百多年的历史,是当地人民群众所喜爱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。在聊城市东昌府区境内古老的运河两岸的十几个水闸码头,几十个村庄流行。目前梁水镇、沙镇、道口铺、闫寺、李海务(今凤凰办事处)等一带均有秧歌队。运河秧歌阵容庞大,少时二三十人,多时六七十人。其中伞棒舞的动作豪迈粗犷,矫健、英武、多与武术套路相糅合,难度高、力度大。秧歌演出通常先以棒舞开场,然后舞伞人领诸人登场。随后伞旋棒打,舞队中花大姐、花公子、三花脸、憨老婆、憨小、绅士、老翁、火流星、高跷、跑驴等角色,在伞的指挥下依次表演。穿梭在队伍中的憨小、憨老婆等丑角,不时地说出农村最让人发笑的话,诙谐逗趣。
  
  东昌府道口铺竹马舞
  
  竹马舞是道口铺办事处的特色文化,也是聊城有名的民间舞蹈形式。“竹马舞”是春节期间民间的一种花会形式,多在元宵节前后表演。表演竹马者一般要求4男4女,分生、旦、净、末、丑等角色,正生骑红马,青衣(俏闺女)骑黄马,小生骑绿马,花旦(花大姐)骑白马,小丑骑黑马。竹马的表演在跑动时,各角色分工明确,各司其职,配合默契,以走场为主,有“双进门”、“开四门”、“水溜溜”、“绕八字”、“蛇蜕皮”、“十字靠”、“剪子股”、“跑圆场”、“三龙出水”、“南瓜蔓”等十余种。演员手中的道具,或马鞭,或刀枪剑戟,或棍棒,根据人物身份选定。表演者通过表情、姿态和唱腔,表现剧情和人物性格。表演时,伴奏乐器多为锣、鼓、镲等打击乐器。目前,这种活动已与秧歌、戏曲小唱如弦子戏、三句半、吕剧、豫剧等有机结合,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内容更鲜活的寓教于乐的民间娱乐健身运动。每逢节庆,五颜六色的群马,生龙活虎,跳跃奔驰,大大活跃了节日气氛,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,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。
  
  冠县三合庄高跷
  
  冠县辛集乡三合庄村高跷,有二百多年的历史,已传承11代。它的表演气势欢腾,热烈奔放,轻盈优雅,灵活飘逸,粗犷剽悍,朴实稳健,具有鲁西民间舞蹈的典型特点。高跷队刚组建时时只有3付拐子,表演动作也非常简单,后来经一代又一代传人不断丰富发展,队伍逐渐壮大,表演日渐成熟。高跷队多在民间集市、庙会上打场子表演,头付拐上锭有钢钉,能很快打开场地。表演中演员扮成各种戏曲人物,踩着高跷进行表演。技艺高超的演员能表演劈叉、翻跟斗、从八仙桌上向下翻等高难度动作,喜剧人物则插科打诨、诙谐逗乐。高跷表演没有固定的曲目,往往根据演员的特长,表演一些简单的小戏,如《小放牛》、《刘海砍樵》、《十八相送》、《猪八戒背媳妇》等。关注聊城微信公众平台,账号“说聊城”的拼音。收获更多精彩;
  
  高唐落子舞
  
  高唐“落子”历史悠久,流传广泛,最早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,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,其发源地在高唐县城南15公里处的倪堂村。落子舞的道具简单,仅用1根1米左右的竹竿,两端加红毛线穗、铜铃数个、竹竿涂上绿颜色,杆体夹铜币,打跳起来,随着舞步的节奏,同时发出多种清脆的声音,陈列在室内,还是一种非常漂亮的工艺品。落子舞的服装讲究,男演员头戴英雄巾,黑裤褂加黄坎肩,打裹腿,黑鞋加彩绸;女演员上身紧身红褂,下身紧身裤、红鞋,具有古今结合的观赏价值。“落子”人数不限,10到40人均可,但打、跳的动作、舞步、节奏要绝对一致。全队人员要求男女各半。在历史上,领舞者是类似戏曲舞台上的男丑角和女彩旦。女彩旦大多数为男扮女妆。男女领舞者是队伍的支柱和核心。他们不仅与整个队伍配合一致,而且相互挑逗,妙趣横生,令人捧腹不止。
  
  田庄花船
  
  田庄花船位于冠县冠城镇田庄村一带。田庄花船有着200多年的历史。田庄花船表演分“文武场”,文场演唱,武场舞蹈。文场共5人,踩街时敲锣鼓,表演时演唱本地流行的乱弹。乱弹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,被称为“北曲遗韵”,唱腔风格高亢嘹亮、悲壮苍凉,别有韵味。演唱的剧目主要有:《铁冠图》、《高平关》、《赵公明下山》、《高金宝下南唐》等。武场舞蹈表演包括4部分:它有花船、花车、二人搬、老姜背老婆四种舞蹈组成,表演各富特色。花船表演优美流畅,模仿逼真;花车表演配合默契,风趣幽默;二人搬表演热烈火爆,技术独特;老姜背老婆表演真假难辨,富有极强的生活气息。
  
  鱼山梵呗
  
  “梵呗”起源于佛陀时代,“梵”为古印度之意,“呗”为赞叹、赞颂,是佛教举行宗教仪式时,在佛菩萨前歌诵、供养、止断、赞叹的颂歌,是净化人生的清净之音,后世泛指为传统佛教音乐。因“呗”与佛教同样从梵土(古印度)传入中华,故称“梵呗”。公元230年曹植登临鱼山,闻岩洞内传有梵音歌唱,便拟写音调并依《太子瑞应本起经》的内容编撰唱词填入曲调,后被称为“鱼山梵呗”。
  
  临清五鬼闹判舞
  
  “五鬼闹判”是流传于临清城区的一种面具舞蹈,是以古代传说的神话故事为内容的大型民间舞蹈,“五鬼闹判”中的“判”即阴司判官,亦即传说中的镇鬼之神钟馗;“五鬼”即是手执琴、棋、书、画以及撑伞的蝙蝠鬼,每当演出之时,随着一阵紧锣密鼓,手执琴棋书画的小鬼首先翻腾跳跃出场,动作洒脱,加之多种形式队形变换,整个场面情趣盎然,随后身材高大、豹头环眼、腰佩利剑的判官在伞鬼的伴舞下出场,只见他手执木板,舒展阔袖与众小鬼打斗嬉戏,或环眼圆睁、明察秋毫;或托琴聆曲、凝目观画;或举盘品棋、捋髯审书,小鬼判官配合默契,惟妙惟肖的精彩表演,加之借鬼喻理、伸张正义、鞭挞邪恶的深刻思想内涵,因而不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,它都深受劳动人民的喜爱和欢迎。
  
  郎庄面塑
  
  郎庄面塑产生于冠县北馆陶镇郎庄村。面塑花样丰富,题材广泛,“哪叱闹海”、“赵匡胤借头”、“舞狮”以及老虎、金鱼、青蛙、瓜果、花篮等,应有尽有。其制作过程,用精麦面粉发面,发好后在案板上用剪刀、梳子等工具捏塑出各种花样,然后蒸熟,上胶绘色、晒干即成。它的造形简练夸张。面塑为半浮雕式,经过蒸熟“发胖”,显现出一种浑厚的造型美。着色也很大胆,常涂以大块面的红、黄、绿等原色,间以多变的线条,再用少量的钴蓝和白粉点缀成花骨朵和小梅花,最后用墨绿勾画出任务眉眼和发色,造成色相度的对比,使面塑色彩更加活泼跳动、绚丽多彩。着名民间工艺美术专家鲍家虎曾几次到冠县考查,赞其为“民间工艺品中的一枝奇葩”。关注聊城微信公众平台,账号“说聊城”的拼音。收获更多精彩;
  
  东昌府木版年画
  
  东昌木版年画的生产已有近300年历史。东昌府木版年画、门神画二者融为—体,既具有年画的艺术风格,又起到门神作用。构图简洁,人物突出,刻画夸张,整体感强;人物造型眼形窄长,鼻梁鼻翼瘦窄,形象丰满质朴;色彩鲜艳,对比强烈。其勾绘线条朴拙而生动,清秀而简炼。取材范围广泛,包括描写劳动生产的耕织图、小鱼家乐、戏曲故事、民间传说以及福禄吉庆之类的吉利画等。
  
  雕刻葫芦
  
  雕刻葫芦也称蚰子葫芦。独特的传统工艺品,兴盛于清末民初。当时,聊城蓄养蚰子的风气甚盛,蚰子葫芦的销量很大。种植、制作、销售葫芦的村庄大都集中在聊城城关、闫寺镇、梁水镇3地。雕刻的葫芦图案精美,刀法流畅,虽价格昂贵,却供不应求。1978年以来,艺人们在继承传统工艺技法的基础上,大胆创新,把葫芦切割组合成各种造型,改平刻为透刻,使图案立体化,创造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新产品,使之成为馈赠佳品。
  
  阳谷泥哨
  
  阳谷泥哨属吹奏乐器。原名“咕咕虫”。用粘土(胶泥)烧制而成,是阳谷县流传的一种土制娱乐用品。从其外型、发音和原料制作来看,为古代乐器“埙”演变而来。泥哨有泥制、陶制两种。从3寸许至1尺大小不等。其上有10孔,音域在10度以上,可运用单吐、双吐、花舌等技巧吹奏,发音清脆嘹亮,委婉悦耳。特别适于模仿各种鸟类的叫声,用以演奏地方戏曲和民歌有独特的乡土韵味。原中国音乐协会副主席、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飒为其定名为"阳谷哨"。1953年10月3日,《北京日报》对阳谷哨进行了报道。1978年,阳谷哨曾在"全国民间工艺品、少数民族用品展
 
 
[ 新闻资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同类图片新闻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 
聊城千百年来的民俗文化版权与免责声明